技術交流
探討微孔濾膜研發(fā)、分離技術研究、過濾裝備制造
高效空氣過濾器的檢測方法及實際應用
現(xiàn)代潔凈技術領域,高效空氣過濾器(HEPAFilter)作為核心裝備已應用多年,在生物防護和化學防護方面使用也更加普遍。目前使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大。本文介紹了高效過濾器效率檢測方法及實用中的一些問題,供參考。
1、高效過濾器檢測方法的特點
通常一個過濾器檢測臺的基本機理如圖1所示。
圖1中風機管道系統(tǒng)及流量測量裝置都是通用技術,但是效率檢測則主要需解決人工氣溶膠穩(wěn)定地發(fā)生和過濾后極低濃度的準確檢測2大問題。
1.1氣溶膠發(fā)生問題
由于纖維型高效空氣過濾器的濾材比較脆弱,而且使用場合比較重要,因此各國對產(chǎn)品都采用100%的逐個進行透過率檢驗的方法。這樣,就要求檢驗應是非破壞性的,也就是所用氣溶膠不應對過濾器有明顯的破壞作用。由于高效過濾器過濾的對象是亞微米級的小粒子,所以應該使用易于穿透的微小粒子才能使檢測結果具有實際意義0據(jù)文獻[1、2]報道,目前較為公認的過濾機理主要為4個效應:
①慣性碰撞;
②直接截留;
⑧重力沉降;
④擴散效應。
另外,還有范德瓦爾斯力(表面吸附及分子引力)及靜電作用等,在不帶電纖維過濾器中并不起主要作用。幾種主要效應綜合作用結果見圖2。
由圖2不難看出,存在著一個綜合作用的低值,即易于穿透的粒子直徑mostpenetratingparticlesize(簡稱MPPS)。但是dp并不是一個定值,當纖維過濾層一定時,它還與濾速大小,粒子密度等因素有關。過去一般認為dp約為0.3p,m。近些年來,隨著過濾材料及檢測技術的發(fā)展,目前大多認為O.1加.15p,m為易于穿透粒徑。應該注意,這與篩子篩分的機理是完全不同的,并不是尺寸越小越易透過。由此可見,檢測用氣溶膠應盡量靠近上述粒徑范圍為好。
1.2濃度檢測問題
由于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后的粒子濃度很低,用“采樣——稱重”法很難測出,因此,常常用光散射法、火焰光度法、粒子計數(shù)法等進行測定。
2、國內(nèi)外幾種主要檢測方法
2.1D.O.P法
采用的氣溶膠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,這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,D.0.P是英文名稱(dioctylPHTHALATE)的縮寫。將無色透明液體D.O.P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加熱汽化,再用冷空氣混合,使之凝結為單分散相(即粒子大小基本一致)的0.3p,m的液滴,成為實驗用氣溶膠。其粒子大小用一種專門的OWL儀測定。濃度是用前向光散射式氣溶膠光度計測量。此方法于1950年列入美國陸軍標準131,作為防毒面具過濾材料檢測方法。1956年修定時,又加入了高效空氣過濾器檢測內(nèi)容。現(xiàn)已成為美國通用的標淮,日本、西歐等均有采用,是目前國際上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。
2.2鈉焰法
試驗粒子是Nacl固體小晶粒。它是將2%的NaC1水溶液噴霧,并與干燥空氣相混合,使霧滴中的水分蒸發(fā)形成NaC1/J~結晶。直徑約為0.02~2p~m,質(zhì)量中徑0.6m(英國標準)或0.5m(中國標準)。
濃度測量是采用火焰光度法,即在專用的燃燒器中,使采樣氣流助燃氫火焰,樣氣中的Na原子在高溫激發(fā)下,發(fā)出波長約為589nm的特征光,而此光強與濃度有一定比例關系,用專用的光電檢測儀測出光強即可知濃度。
此方法于1941年由英國Walton提出,先用來測防毒面具。后來加拿大作過一些補充。英國又通過進一步改進后于1965年將鈉焰法列為國家標準嗍。除英國外,鈉焰法還是法國標準化協(xié)會標準、歐洲通風設備制造商協(xié)會標準。加拿大,美國等也有采用。
上一頁